一大早,在浙江诚信医化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身着蓝色工服的郑嘉政就开始对机床进行装配调试、试切应用,检查每个动作控制是否准确。平端面、倒角、车螺纹……随着显示屏上的一条条指令,一个个“铁疙瘩”逐渐成型,每一个零部件的误差都控制在了0.02毫米内。

  眼前这个娴熟操作数控车床的车工郑嘉政,虽是生于1999年的年轻小伙,却是同事眼里公认的技术能手。他曾获台州市数控车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浙江工匠”“台州工匠”“台州市技术能手”等。作为一名数字控制机床的技术人员,郑嘉政不断精进,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在富有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的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工匠”精神。

  中学毕业之际,郑嘉政选择就读椒江职业中专的数控车床专业。学校里的课程分为理论和实操,他最喜欢的课程是数控和软件编程。“首先通过软件编程完成物件的生产模型和生产流程,随后通过电脑发出指令,机床完成生产,这样的一个过程很神奇。”郑嘉政还记得当时上软件编程课的激动之情。

  学校的课程大多以入门引导为主,郑嘉政怀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机房加强练习,他的专业相关知识也因此比别人掌握得更扎实。“在学校里很多人觉得我是数控达人。一有市里的职业技能比赛,就让我代表学校去参赛。”2016年,郑嘉政第一次参加台州市第十三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的内容是在约4小时的时间内根据图纸完成4个零件,共百来个尺寸的加工,比拼的是速度和工件精密度,可谓是“分秒必争”。

  比赛之前,郑嘉政卯足了劲儿进行训练,近一个月时间都在不断地操作和练习。虽然比赛前一晚紧张到睡不着觉,但到了比赛现场,他很快进入状态,顺利完成比赛并获得数控车项目二等奖。“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第二年,郑嘉政再次参加该比赛,更是获得了数控车项目一等奖,以及数控车床高级工技能的等级证书。

  车间里,郑嘉政仔仔细细地观察着手上的加工材料。在分析切削力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联系后,他根据材料弹塑性变形原理,计算加工切削力,得到零件最小壁厚参数临界点,并编制相应流程。转眼间,一块钢轴经机床刀具系统被切削成为厚度只有0.5毫米的薄壁零件。

  “薄壁零件自身机构受力复杂,在工艺流程中装夹力和切削力的微小波动,都会引起薄壁的变形,最考验车工的技能。”而郑嘉政却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保证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这是他的“绝活”。

  “绝活”的练成不是一蹴而就。2020年,从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郑嘉政就职于浙江诚信医化设备有限公司。虽然在学校的刻苦专研让他在工作上较同龄人更有优势,但工作中更复杂、精密的机床,也让郑嘉政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产品生产时机床会用到20多把刀具,如何把刀具的参数设置到恰到好处,让它们彼此良性协作,是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为尽快掌握,郑嘉政一有空就站在机床前反复查看、琢磨,他把几十把刀具的技术参数、偏摆程度、机床性能等记得烂熟于心。现在,他能从车床转速和刀具吃刀量等数据着手,根据不同刀具设定相应转速,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看似平淡无奇的技巧背后,是郑嘉政不断精进、不断调整参数的经验累积。“郑嘉政的进步速度很快,入职三个月后,他就能够熟练使用数控车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嘉政的努力获得了师傅徐兵辉的高度肯定。

  产品质量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加工水平甚至会影响整个项目。“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参与DN400球阀密封支撑环改善项目,在改造之前,原密封支撑环毛刺较多,加工一件就要一天,每件的加工费用高达580元,还面临雕铣后会变形2-3厘米、外圆不圆、粗糙度高等问题,加工质量和效率都难以保障。”郑嘉政说道。

  郑嘉政与同事组成改善小组,下决心“啃”下这一硬骨头。“我们通过大量摸索实践,根据技术方面的要求,尝试将该工件分成3序2套工装来加工,1序加工基准台阶面,2、3序利用销子定位更换压环加工内圆斜面及外圆面,得以保证图纸技术方面的要求尺寸。”郑嘉政介绍。

  技术的改进带来了公司工作效率的直接提高,生产效率由原来的一天1件提升至一天6件,提高了6倍效能,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60%,节省5轴采购费用预计35-40万元每台,表面上的质量均有显著提升。此外,郑嘉政还参与了立车反向刀架刀具监控、螺带锥体深孔校圆、支脚装夹加工工艺提升、数控车加长刀架、DN250球阀开发工装制作等改造、改善项目。

  如今,郑嘉政已经带了8个徒弟,教他们数控技术,其中已有三人获得高级工证书。“希望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能干一行爱一行,以一技之长安身立命。”郑嘉政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