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这是新的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实施以来开展的首次检查。

  执法检查组组成5个小组,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分赴山西、上海、江苏、西藏、新疆等10个省(区、市),要求“一定要注意工人的防护”。

  9月22日至27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奔赴新疆。

  在检查组深入工厂、企业等一线生产单位检查的过程中,记者观察并记录了执法检查的诸多场景,见证了检查组不断重申的“切实做到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要求如何落地。

  9月25日12点55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组突然来到昌吉市一家商场,抽检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生产情况。

  “你们这个地方进行过安全生产培训吗?”执法检查组成员随机拉过一个服装店的店员询问。

  姑娘被一群人围着有些紧张,却没有被问题难倒。她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着灭火器的相应部位。

  “逃生通道的门应该是开着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李礼辉按动该商场一扇应急通道疏散门的开关。

  商场、体育场馆、展览场馆、学校教学楼等短时间之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地方被称为人员密集场所。

  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强和记者说,对此类场所,消防安全和保障逃生通道畅通是日常安全生产中最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两个事项。

  据了解,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轻易造成群死群伤,日常必须预防火灾发生;紧急状况下人流向外拥挤时很容易摔倒,后面的人也会随之摔倒,造成疏散通道的堵塞,甚至导致严重伤亡,因此,这类场所必须有明显的逃生标志,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逃生门不仅要从内部能快速打开还必须充足宽敞。

  从当日的检查中,该商场基本符合安全生产规格要求,但检查组提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逃生通道等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完备,但是不是真的有效却并不能仅通过眼睛看出来,一定要通过实际演习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17点33分,检查组一行进入该公司一期项目挤压车间。资料显示,该公司的基本的产品有铝合金门窗、幕墙等建筑材料以及一些工业型材、装饰型材等。

  尽管是周六的下午,员工们依然忙碌着。由于该公司有订单要完成,所以员工们当天属于加班。因此,检查组成员得以进一步观察该公司的安全生产常态状况。

  厂房宽敞明亮、员工专心工作、机器轰轰转动,一切看起来都很有序。但是,检查组成员却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顺着检查组成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有的工人戴着手套有的却没戴。走到离机器七八米的地方,能感到有热量从工作台上散发出来。有两名工人眼睛紧盯着机器中的铝条,在他们俩的头顶正上方贴着一个黄底红字“标语”,写明“高温危险 严禁触摸”。然而,他们与其他工人一样,着工装、戴安全帽,并没有穿戴任何高温防护设施,也没有佩戴防噪音耳塞,甚至其中一个人连手套都没戴,是徒手进行操作。

  出了挤压车间,检查组一行又进入该公司二期项目的喷涂车间。车间的两边没有关门,走在里面能明显感到空气流动带来的微风,但其中飘着一股刺鼻的味道。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公司虽然建立时间不算长,但产品销量不错,被询问到的员工都表明了自己对工作很满意,所在公司很有发展前途。

  正在行进途中,陪同执法检查组到新疆的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杨富对一位身着深蓝色工装的人说:“你们这个车间存在有毒有害化学气体,一定要注意工人的防护。”

  这位员工自称是该车间的负责人,他说弥漫着的味道来自于喷涂用的“氟碳硅”。他同时指了指自己的身后,说操作喷涂的地方是全封闭的,在那里工人会佩戴防护设施。

  17点51分,检查组走出喷涂车间。多位检查组成员向该公司负责人提出,该企业存在工人没穿戴相应防护用品、生产车间未规范划区、车间未设置职业危险告知牌等情况,不符合安全生产规格要求,需要尽快改进。

  此时,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魏岚又发现车间外的空地上杂乱地堆放着一些玻璃,她提醒说:“玻璃这样堆放,也有安全风险隐患。”

  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进入工作场所的“标配”了,但跟随检查组深入到新疆吐鲁番的一家油田和昌吉市的一家电工企业后记者看出,不同的企业还有不同的特殊“入场需要”。诸如像乘坐飞机一样,不能带打火机,甚至不能带手机;进入作业区域必须先除尘或是除静电等。在这两家企业,记者先后询问企业员工所在单位近年来是否有工伤或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数据显示,在新疆,安全生产状况的逐年向好不仅体现在某个企业中。来自新疆尔自治区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全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0年下降,2014年首次降到千人以下。

  据悉,今年1月~8月,新疆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26起、死亡347人,同比分别下降25.23%和42.17%。


Go To Top 回顶部